:古彩它有太多的学问,太多的技术,太多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,它是我们华夏民族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它应该中医、中国画、京剧一样受到重视,同样需要得到继承和弘扬。
古彩因费工费时,很难适应快节奏的时代,使青年人望而却步,而社会上的粗古彩,低档的仿古瓷充斥着古彩市场,丑陋难看似乎成了与古彩形影相随的代名词,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古彩生力军,成了历史的需要。
否则那些历史上高水平的重工古彩、精饰古彩就会失传,出现历史断层。
从1983年起我先后在海内外众多工艺美术与陶瓷学术刊物上发 表文章。
畅谈学习古彩和画古彩中的心得体会,如《古彩线描浅解》、《祥瑞题材初探》、《传统人物琐议》、《浅谈古彩的意象美》、《五彩作品鉴赏》、《五彩作品防伪》等近二十篇文章,刊发于《景德镇陶瓷》、《陶瓷研究》、《工艺美术研究》、《湖南陶瓷》、《紫玉金砂》等学术刊物,大声呼吁让更多人了解古彩。
我的陶瓷作品同时也在众多的画册和专业杂志上发表,如《香港文艺》、台湾的《壶中天地》、《天地方圆》以及前面提到的刊物上发表,让大家了解古彩,进一步提高对古彩的认识。
如何画好古彩的祥瑞题材和历史题材,需要了解许多相关知识,如历史典故和民风民俗知识。
要读书、要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积累,用熟练的技法和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愿望。
同时,今人和古人在欣赏习惯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,由古人习惯看陶瓷作品中画小人物,发展到今人喜欢陶瓷作品中画大人物,欣赏习惯的变化,带来的是工艺材料的革新,工艺流程的更新。
用新材料、新工艺去适应传统古彩的色相,这就需要做相关的实验。
因此,画古彩不是百日之功,也不是千日之功,而是一辈子之功。
(转载请注明来源:最瓷器-最美瓷器网 http://www.zuiciqi.com/zhishi/940384d33f04cfc9df98a6827d74eed7_901.html)
Copyright © 2014-2015 www.zuiciq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-8